Skip to content

仪式感

我是个非常没有仪式感的人,我一面非常的功利,另一方面又非常的懒惰,一直认为仪式感纯粹是浪费精力与时间糊弄自己的东西,没有任何理由去做。

不过最近有了一点改观,来源于最近去图书馆读书的经历,我虽然给自己定过读书目标,但是都一直断断续续的,也没有想过去图书馆的想法,不过最近想看一本《技术为径》的书,微信读书里没有上架,查了下图书馆里有,于是就准备去图书馆看,在图书馆坐了一下午,读完了三本书。回来后感觉非常震惊,按照我原本的进度,一个月不一定能读完一本,这之间的差别也太明显了。

从我之前功利的比较,去图书馆来回要花费一个半小时,里面其实也不算安静,因为会有人走来走去,我去的图书馆旁边还在装修,累了也没法休息(也许算优点),借书找书也没有线上搜索方便,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氛围和仪式感吧,不过我一直对此嗤之以鼻。现实却是仪式感似乎比我认为的要重要的多,看来我并不了解自己。

仪式感之必要

我开始重新思考仪式感的必要性,人为什么需要仪式感呢?仪式感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和普通的生活有明显的区分,例如各个节日中的仪式感,春节吃饺子,元宵看烟花,中秋吃月饼,我做这些行为是为了将这一天和平凡的一天区分开,来表示这是个特殊的日子。在有了这些仪式感之后,我们才能从乏味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在节日中释放自己压抑的情感。

休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所有人都按照习惯生活,每天从床上醒来,这一天好像和昨天没有什么区别,生活被各种重复性的劳动填满,这种习惯不断地累积,让你已经无法从这种习惯中逃离。这时,即使你希望去改变,习惯的力量也会让你难抗衡。而所谓的仪式感,其实是另一种习惯来抗衡日常的习惯,例如过生日时的吃蛋糕,庆祝生日快乐,结婚时婚礼仪式,当然可能结婚只有一次,但是我们已经在电视或身边经历了很多,这也形成了一种习惯。用仪式感冲淡了日常生活习惯的阻力时,我们再去做想做的事情,就会变得轻松很多。

仪式感之不必要

谈完了仪式感的必要,我们可以再谈一下仪式感的不必要。前面已经说过,仪式感的特点是,必须和普通的生活有明显区分。如果你每天都做这件事,这已经成为了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你肯定不会觉得做这件事有仪式感。这也就是为什么不需要仪式感,如果你你想坚持某件事,第一是把事情变简单,第二是把简单事做好。仪式感反而会的事情更加复杂。以读书为例,不是图书馆才可以读书,如果养成了读书馆读书的习惯,反而会让平常不读书时候更加心安理得。如果要真的坚持一件事,那就把它融入到你的日常习惯中,让它变成一件平常的事,你在各种锻炼的科普中,都可以看到他们谈到的需要将锻炼去仪式感化。

总结

好了,现在仪式感的必要和不必要都说了,总的来说,如果你做一件的阻力很大,你可以借助仪式感来帮助自己,但是你想要坚持下来,最好去除对它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