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梦
工作开始变得变得更加忙碌,不过这正合我意,我希望自己可以忙起来,这样就可以逃避所有的事情,我猜测之前非常钦佩的工作强人,也是为了逃避什么才这么做的。
周日赖床的时候在想:
从人刚出生的时候,完全按照自己的本能活着,开心和快乐都是短短的一瞬。
而从入学开始,人就开始与社会产生联系,开始被社会规训,辛苦读书,在各种期望下成长,每个人关注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毕业正式进入社会,大部分人会很快发现自己的平庸,自己憧憬的未来并不存在,于是选择了当下,开始为当下的自己活。
在中老年,体力开始下降,大脑开始迟钝,当下的日子也没有了意义,所有美好的都停留在了过去,生命只剩下追忆,或者将期望寄托在下一代上。
人生似乎永远也得不到满足,人们追求的,似乎是一个将自己困住的牢笼,如何才能得到解脱呢?
然后想到最近发现一个诗集网站 海棠诗社, 里面看到《道德经》里的一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放弃自己的目的,追求平静生活,也许这才是答案。
我又有了动力,把之前读了一半的《瓦尔登湖》捡起来一口气读完了,在书的最后,梭罗总算开始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觉得里面他举的一个艺术家的例子最能体现他的想法。
库鲁城里有一个艺术家,他喜欢坚持不懈地追求完美。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做一根手杖。考虑到在一件不完美的作品里,时间就是一个要素,但是一件完美的作品呢,时间是不能掺入进去的。于是他心下思忖道:手杖应该做得方方面面完美无缺,哪怕我一生别的事情都不干了。他立即向森林进发,决心挑选最合适的木材;他不停地搜寻木料,看了一根又一根,哪根也看不上,他的朋友渐渐地离开他了,因为他们干活儿干到老,一个个都死掉了,可是他这时还没有一点老相呢。他一心一意,决心已定,特别虔诚,这让他保持了永远的年轻,他自己却并不知道。因为他不向时间妥协,时间便只好给他让路了,远远地待在一边叹息,因为它征服不了他。他还没有找到一个完全适用的材料,库鲁城已是旧迹斑斑的废墟了,他于是坐在土堆上剥树皮。他还没有把拐杖制造出合适的形状来,坎大哈王朝就结束了,他用那个棍子头在沙上写下了那个种族最后一个人的名字,然后继续干他的活儿。等他把拐杖刮得光溜溜并且磨得闪闪发光时,卡尔帕不再是北斗星了;在他还没有给拐杖装上金箍和镶嵌宝石的杖头之前,婆罗贺摩已经睡醒过好几次了。可是我为什么不厌其烦提及这些事情呢?因为他的作品最后完成了,那拐杖突然在他眼前膨胀起来,让这位艺术家大吃一惊,它最终成为婆罗贺摩所有创造物中最漂亮的宝物。他在制造拐杖的过程中已经创建了一种新的制度,一个充满公正的比例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尽管古老的城市和王朝已经消失,但更加美丽更加光荣的城市和王朝取而代之,兴旺起来。现在,他看见脚边堆满刨花,仍然是崭新的,对他和他的工作而言,过去流失的时间只是一种幻觉,其实时间没有流失,如同婆罗贺摩脑子里闪过的一星火花就点燃了凡人头脑里的火绒的火焰。材料是纯粹的,他的艺术是纯粹的;这种结果如何会不神奇呢?
梭罗认为人应该为真理而活,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我了解有许多这样的人存在,不过我不是这样的人,我不相信真理。